觀看「險路勿近」,感覺有點像很久以前的電影「殺無赦」。
當然,兩部電影不盡相同。
但同樣的,它們都得到奧斯卡獎的最佳肯定。
「險路勿近」共得了四項奧斯卡大獎,分別是:
「最佳影片」、「最佳導演」、「最佳男配角」、「最佳改編劇本」。
不過,「險路勿近」並不俱備高票房的娛樂效果,
但觀其劇本、創意、演員…
不難發現,得了奧斯卡四項大獎,絕非僥倖。

環繞「險路勿近」的三大元素,正是:殺手、獵人、警長!
全片以警長(湯米李·瓊斯)的自白做為開端,更以警長的退休,當做結束!
險路勿近,善惡難辦。
警長的自白,充滿矛盾與無奈。
不想從事警長,不想插手危險恐怖的案件,
卻又對於自己,無法捍衛正義,感到沮喪無奈。
正如片中所說:「對於正義與法律,每天要花三次,重新建立自信!」

就全片而言,描述最為成功的,莫過於:奇哥(哈維巴登)這個「變態殺手」!
「變態殺手」的描述,大都過於矯情與冷血。
近年來,為了刺激票房,更是替「變態殺手」,神格化、著書立傳!
「人魔」、「奪魂鋸」都是過度神格化的經典!
神格化不好嗎?
去除票房保證的魅力後,所剩下的,就只有過度矯情與狗血!

哈維巴登對於變態殺手「奇哥」的詮釋,可說是淋漓盡致。
敏感、冷酷的對談。
在獵物的家中,喝牛奶,思考獵物的動向。
在殺人的現場,為了清潔,換去沾血的襪子。
講電話時,看見鮮血流至腳邊,還悠閒的翹起雙腳!

在片中,他兩次要人以銅板決定生死。
獵人「羅倫」的妻子卻拒絕了這項「恩寵」。
她說:「決定我的生死的,不是銅板,而是你」!
簡單平凡的一句話,卻深深刺入變態殺手的內心。
或許個性敏感的他,被猜中了心事!
亦或許喜愛操弄獵物的他,發現獵物已擺脫他心理的追殺!

獵人「羅倫」的演出,同樣令人讚賞。
諷刺的,精於獵殺的獵人,卻淪為被追殺的獵物!
精彩的獵殺遊戲,羅倫讓無所不能的奇哥,受了傷。
當然,這也決定他非死不可的命運!
可惜的,第二次獵殺並沒有精彩的上演。
隨著妻子絕望的悲慟,草草地劃下句點。

知名影評人羅傑·艾伯特,讚美此片為:導演「柯恩兄弟」最棒的作品。
同樣的,老話一句。
電影成功的元素有很多,然而最為重要的,卻是「劇本」與「演員」。
「險路勿近」都做到了!
並且符合小說藝術的收場,從哪裡開始,哪裡結束。
同樣以警長矛盾且無奈的兩個夢境,結束全片!

(…2008/5/26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o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