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指數:*
導演風格:**
劇情深度:*
電影創意:*
人物塑造:*
服裝配樂:*
特效動畫:**
娛樂效果:*

夾帶著「暮光之城1」的超高人氣與票房,「暮光之城2:新月」可說是令人萬分期待!
帶著萬分期待走進戲院,卻往往只是伴隨著高度的失望離開。
所幸緊接著看到表現更差的「刺陵」,很戲劇化的,這反倒替「新月」,加分了不少。




















沒看過電影原著,實不知倒底是電影拍得太差,還是原著小說,本來就是如此?
整體上而言,「暮光之城1」表現算是不俗。
也許是因為有太多的刺激與冒險,許多隱藏的問題,並未在第1集中出現。
但在「暮光之城2:新月」裡,如果沒有「狼人獵殺吸血鬼」的橋段,
全片可說是乏善可陳、幼稚不堪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「暮光之城」的男、女主角,年齡定位為「高中生」,
雖然男主角:「艾德華」(羅伯派亭森)的年紀,已經高達200多歲,
但其心智與思考,還真是與高中生無異。
這樣的心智年齡要詮釋愛情,反讓人覺得充滿「自以為是」與「幼稚的愛」。













故事一開始,就以「艾德華」不小心誤傷「貝拉」(克莉絲汀史都華)為開端。
「艾德華」胡說八道一番,然後提出分手。
如此像極肥皂劇般的謊 言,粗糙的讓人無法相信。
但「貝拉」,卻如「艾德華」後來所說的:「我是騙妳的,但妳卻輕易相信了!」
「自以為是」的愛情,誤以為自己的「殘忍」,才是對愛人的珍愛與保護。
這樣自以為是的「愛情觀」,恐怕才是傷害與悲劇的最大來源。
這樣自以為是的「我為你好」,恐怕根本只是 「不信任自己」與「不尊重愛人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「艾德華」為了讓「貝拉」徹底死心,舉家遷移離開。
一心想要保護「貝拉」,卻反倒忘記潛藏在旁,找機會報復的「維多利亞」。
如果,「艾德華」真的想保護「貝拉」,那也應該先將「維多利亞」和其殘黨,收拾完後再走。
而不是將「貝拉」留給死敵,自己逃走。然後卻說是要讓「貝拉」回復正常的人生!
如果沒有「雅各」的存在,也許「貝拉」早已被艾德華「自以為是的愛」所害死了。














不難發現,「暮光之城2:新月」亦以經典名劇「羅密歐與茱莉葉」來映襯全劇的發展。
劇中「艾德華」說:「羅密歐因為自己的愚蠢,而害死了茱莉葉」!
然而「艾德華」卻也差點因為這樣的愚蠢,而殺死了自己。
批評名著,又要映襯名著的下場,通常只是落得「自打嘴巴」的下場。

「暮光之城2:新月」一開始,就花費十分多的篇幅,來描述「貝拉」失去愛情的悲痛。
但過度的悲痛,卻反而讓情緒淪為「戲劇化」與「矯情」。
每每從睡夢中,尖叫醒來。這樣描述心痛,實已太過。
試想,如果觀眾是在電影播到一半才走進戲院,
恐怕真的會誤會「貝拉」的尖叫,是遭到「強暴」 或「撞鬼」。
不過,「貝拉」希望藉由「冒險」與「不珍惜自己」,來尋找失去的關懷,
卻是刻劃的,極為細膩且附合人性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很令人難過的,「暮光之城2:新月」中第2個「自以為是的愛」,竟是狼人「雅各」。
當「貝拉」飽受失去愛情的痛苦時,
卻在「雅各」身上,找 到許多與「艾德華」相似與不同的慰藉。
同樣擁有力量與神秘,但卻屬於陽光、溫暖的依靠。
不屬於你的,終究不會屬於你。
即使做得再 多,對方仍是自私的將你當成備胎。
故事最終,艾德華「終於」想通,回來了,
此時,「貝拉」卻也只是無情、自私的對雅各說:
「我愛妳,但別讓我選擇,因為我一定會選艾德華,一直都是!」
一把「抹滿糖水」的利刃,又一次,狠狠地捅了雅各一刀。
一切都是「自以為是」的愛情,所惹的禍。

(…2010/2/21…)

延伸閱讀:千年詛咒-不死傳說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o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