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死神,
嚴格來說,泛指掌管死亡與指引亡者之神。
這和掌管地獄與死國的閻王、冥王,略有不同。
中國神話裡,稱他為「黑白無常」、「牛頭馬面」。
希臘神話裡,稱他為「塔納托斯」(Thanatos)。
羅馬神話裡,稱他為「墨爾斯」(Mors)。
埃及神話裡,則稱他為「阿努比斯」(Anubis)
至於,死神的鐮刀,則源自於埃及神話中,阿努比斯手上的「連枷」(flail)。
連枷代表著「豐饒之神」與「收割」的意思。
隨著死神形象的確立,鐮刀亦成為死神的象徵,代表著「收割生命」。











「阿努比斯」(Anubis)








「塔納托斯」(Thanatos)












拿著鐮刀的死神

日本動漫裡,關於死神的作品,著實不少。
較具代表性的有:「死亡筆記本」、「地獄少女」、「死神」!













死亡筆記本










地獄少女













死神


關於死神的電影,亦是不少。
但電影中的死神,不是拿著鐮刀的斗篷怪客。
就是和西方撒旦有些混淆的終結者。
近年來,死神的形象,似乎有些改變。
死神不再是醜陋嚇人的驚悚,反而轉變成,迷死人不償命的帥哥、型男。
其中,以「第六感生死緣 」與「死神的精準度 」,算是最為知名的例子。

「第六感生死緣 」


推薦指數:****
導演風格:***
劇情深度:**
電影創意:***
人物塑造:**
服裝配樂:**
特效動畫:*
娛樂效果:***


「死神的精準度 」

推薦指數:***
導演風格:****
劇情深度:**
電影創意:**
人物塑造:**
服裝配樂:****
特效動畫:**
娛樂效果:***


















猶記得,當年的「魔鬼代言人」,
「艾爾帕西諾」+「基諾李維」+「莎莉賽隆」!
這是好萊塢最為典型的商業操作。
結合些許人生哲學、商業娛樂與票房巨星。
諸多元素的結合,一再衝擊票房,也一再被重製、利用。
或許,在某些層面上,「第六感生死緣 」亦默默受「魔鬼代言人」所影響。
「安東尼霍普金斯」+「布萊德彼特」+「克萊兒馥蘭妮」!
換而言之,電影版的「死神的精準度」,似乎也受「第六感生死緣 」所影嚮。




















對於生命,倒底該具備什麼意義?
對於死亡,又該擁有怎樣的省思?
「大猩猩對話錄」一書指出:「唯有了解死亡,才能領悟活著的真義!」
人總是在生命走到了盡頭,才發現還有許多遺憾與未完成。









長久以來,我一直深信,
結局是由許多看得見、亦或看不見的選擇,所交錯而成的!
然而,在現實世界裡,又有多少人,
能夠擁有改變人生的「選擇」與「機會」?
活著,不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, 但努力讓自己幸福,才能讓活著,具有意義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「死神的精準度」裡,死神用「生命意義」的達成,來決定死亡與否。
原著小說裡,總共六篇。電影裡,只選用其中的三篇。
這三段抉擇的故事,改篇之後,的確缺乏連貫與呼應。
單以劇情的完整性來看,「第六感生死緣」確是較為單純而完整。
但以電影哲思的風格來看,「死神的精準度」卻比較像是一部「死神電影」!
墮入凡間的死神(第六感生死緣),雖然多了浪漫與感觀上的刺激。
但卻也失去了深層的寓意與公正性。
相較於「死神的精準度」裡,死神不時與黑狗的對話。
分別代表感性與理智的不同思考,十分耐人尋味。














「第六感生死緣 」裡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:「安東尼霍普金斯」對大女兒的真情告白。
愛是擁有「差別性」的!
母親對於丈夫與兒女的愛,不會相同。
父親對於兩位女兒的愛,也截然不同。
你要說,這不是愛?
你要說,他不夠愛?
每份愛,都擁有截然不同的差異性。
硬要拿來比較,只會顯得幼稚不堪。

最後,對於日本電影,最讓人激賞的,莫過於電影裡的配樂和主題曲。
從日劇到電影,從卡通到動漫。日本電影,一向如此。
以下是「死神的精準度」裡,藤木一惠的「Sunny Day」!
讓大家欣賞一下,終於Sunny Day的不同感受。






(…2009/1/31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o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