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指數:***
導演風格:***
劇情深度:**
人物塑造:***
服裝配樂:***
娛樂效果:*

看完電影「七生有幸」,說實在地,我完全無法理解,
其英文片名:「Seven Pounds」(七磅),到底有著怎樣的涵義?
原來,一磅等於453.59237公克,也就是相當於一顆心臟的重量。
Seven Pounds代表了:七顆心臟,七條生命,七個人生!
相當有意思的片名!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電影「七生有幸」,倒是讓我聯想到,之前頗有名氣的小說: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」。
類似的創意,完全不同的詮釋深度。
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」,以「倒敘法」讓人了解,生命中原以為平凡無奇的五個人,
卻在日後的人生,造成莫大的影響。
「七生有幸」,同樣以「倒敘法」陣鋪,但不同的是,主角對七個人的影嚮與改變。

讓人頗為失望的是,「七生有幸」空有創意,卻沒能營造出,同樣的深度,可說是十分可惜。
如果要簡述這部電影的敗筆,「矯情」與「架構」,正是它最大的敗筆。
「倒敘法」不同於「直敘法」,它在一開始,就讓觀眾讀者,先了解結局。
然後再用「抽絲剝繭」的手法,讓觀眾讀者看到最後,恍然大悟,拍案叫絕。
然而,「七生有幸」所使用的手法,卻是失敗的。
完全沒有伏筆、暗示,更別說是抽絲剝繭了!
活像一個「自大的說書人」,完全不管聽眾是否聽得懂,嘰嘰喳喳,零散、混亂的講了123分鐘。
看到最後,故事是看懂了,但也硬生生,考驗了觀眾的耐性與時間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另一個敗筆「矯情」,因為情節而悲情,刻意製作一個悲痛的結局。
人生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抉擇,不同的選擇,會帶領你走向不同的結局。
其實,結局可以不用這樣的。我承認,我被最後的悲情與大愛所感動。
但這樣刻意營造的結局,也只能出現在電影、小說裡。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「上帝在七天內創造世界,我卻在七秒內,毀了自己!」
這是電影的開場白。
悲劇往往只在一瞬之間,短短的七秒,確實足夠毀滅七條生命,一個人生。
一場意外,班(Will Smith)毀了七條人命,與自己的一生。
班選擇以幫助七個人,改變七個無助的人生,來贖罪!
然而,最後一個救贖的對像:艾蜜莉波莎(Rosario Dawson),卻也成為救贖自己的對象。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電影最後,班痛苦地掙扎。原本放棄的靈魂,因為艾蜜莉而得到救贖。
但是沒有悲劇的抉擇,並無法完整自己贖罪的計劃。
班得知艾蜜莉得到「換心」的機會,微乎其微。
於是按照原計劃進行,利用「水母」自我了斷。
把自己的一切,包含器官,全化成大愛,解救了,剩下等待救援的靈魂。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故事最後,Woody Harrelson與Rosario Dawson相擁而泣。
他們繼承了班的愛,也更加珍惜那一磅的感動!

(…2009/4/12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o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