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指數:***
導演風格:***
劇情深度:***
人物塑造:*****
服裝配樂:***
娛樂效果:**

首先,我必須先提出質疑!這部電影的譯名是:「真愛旅程」!
但其英文原義卻是:「Revolutionary Road」(革命路)
倒底是打哪來的「真愛之旅」呢?
如果要說是「真愛冒險」,我想可能還比較貼切許多!
愛情,真的需要冒險!
電影中,法蘭克(Leonardo DiCaprio)對於妻子「愛波」的愛,
遠比愛波(Kate Winslet)對他的愛,還要來得深遠!
如果硬要強說「真愛」,恐怕只有「法蘭克」,才算得上「真愛」!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
Leonardo和Kate Winslet兩人都是,很有意思的演員。
不難發現,當1997年的年度大片:「Titanic」捧紅了這兩位男女主角後,
兩人卻也分別在「奧斯卡」獎上,先後失意。
Leonardo刻意蓄起鬍子,不想被天生的「娃娃臉」給定型。
Kate Winslet也不斷挑戰自我的演技。
時光飛逝,歲月留痕!在「真愛旅程」裡,兩人再次合作演出。
經過淬鍊後的兩人,此時的演技,已遠比在「Titanic」時,還要沉穩、老練!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「真愛旅程」的兩個主題是:「愛情」與「理想」。
在愛情方面,法蘭克與愛波同樣背叛愛情,偷腥出軌。
但偷腥過後,法蘭克卻仍深愛著愛波。
但愛波的出軌,卻隱含著無比的「怨恨」!
有人說,是愛波「強勢、獨立」的個性,不容於世。
我卻覺得,是她愛得不夠深切所使然。

悲劇的根源,其實是「個性」,而非命運!
法蘭克與愛波同樣有著「莫名其妙」的優越心理。
因為優越感,讓他們在「革命路」的小鎮上,扮演起「完美夫妻」。
完美夫妻,表面上理念相同。
但實際上卻是,妻子為了逃離平庸而不計代價,丈夫為了維持擁有,而妥協一切。
法蘭克什麼都想「理性對談」,但不同角度的思考,只讓兩人的差異,愈變愈大。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為了兼顧「愛情」與「理想」,愛波說服法蘭克一同搬到「巴黎」。
朋友們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:「在這裡,你同樣能做到你所想做到的事,何必非得到巴黎?」
很諷刺的,真正了解並支持他們的,卻是精神異常的「瘋子」。
難怪乎有人說,天才與瘋子往往只有「一線之隔」。
這份「非得到巴黎才能得到救贖」的執著,慢慢把愛波推向悲劇的結局。
如果是為了逃避,到了法國,恐怕還是一樣悲苦。
如果是為了完成理想與「計劃」,到了法國,會讓你重獲新生。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一項戲劇化的發展,打破原本堅持要去巴黎的法蘭克。
為了維持擁有,而妥協一切。放棄去巴黎,反而能擁有偉大的成就。
法蘭克什麼都想「理性對談」,但無法交集的對談,終將兩人推向悲劇的結局。
















(點圖放大)

人,是一種天生的夢想家!
從小到大,累積了許多不同的夢想。
夢想,是一種遙遠童話!
隨著年紀增長,讓人連做夢的勇氣,也沒有!

對於夢想,不一定都能實現,但卻可以把人,區分為兩種類型:
1.靠自己,努力完成夢想,成為別人羨慕的傳奇。
2.沒有勇氣追逐夢想,自己放棄了,卻嘲笑堅持下去的人。

你、我,是哪一種人呢?

(…2009/4/12…)

延伸閱讀:給自己10件不後悔的課題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o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