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 / 5 / 13

金庸大改舊作,早非新聞。其引來的爭議,自不在話下。
然而,不親眼一觀,一切評論,只是道聽途說,毫無意義。
以下,和大家分享一下,觀看「射鵰新版」後的心得。

新版小說,大改舊版不合理,或是描寫不夠深入之處。
劇情是合理多了,然而新的「不合理」、「俗」、「人物貶低」,卻也隨之浮現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一).
先是「伊志平」登場,令人納悶的是,在「神鵰」中,伊志平不是變成「甄志丙」了嗎?
怎麼在「射鵰新版」裡,伊志平還是伊志平!要說「射鵰新版」出版較早,卻也難辭其咎。
這種爭議,由來已久。此次修改,不過是迎合伊志平「子孫」的要求,又豈會到了要修改「神鵰」,才來想到!
都特地出了新版,小說也從「平裝」變成「精裝」。書價更是從250元漲成280元。
如此大費周章,何不修改徹底?令人頗感可惜。

(二).
之前聽說,金庸要將「黃藥師」與「梅超風」之間,寫成曖昧不清。
用意是在修正,舊版黃藥師「逐徒出門」的誇張與不合理。
要寫「黃藥師」與「梅超風」有情、曖昧,我認為並無不妥。
反正黃藥師本來就是:東「邪」,不能以世俗禮法、正人君子去規範他的。
不過,令人無法茍同的,卻是人物的貶低。舊版裡,「東邪」雖邪,但行為「磊落大方」、「獨斷獨行」。
在新版裡,卻貶低了黃藥師,也貶低黃蓉之母「馮衡」。
殊不知是金庸大師的寫作功力退步,亦或是對於「邪」的認知不同。

怎麼說呢?
在新版裡,曲靈風偷聽「黃藥師」與「梅超風」的對話。
不難發現,黃藥師「有意」亦或「無意」,藉由曲靈風代他傳達:「…恁時相見早留心,何況到如今。」這首情詩。
說明黃藥師,礙於虛名,不敢「明」追「梅超風」,只好假借徒弟之手。
於此,行為雖邪,卻失「磊落大方」、「獨斷獨行」的瀟灑。
到了最後,「陳、梅私情」曝光,無知的靈曲風一語道破,並要「替師父出氣」。
結果可想而知,愛面子的「東邪」,惱羞成怒,打斷靈曲風的雙腳,「找他出氣」。
邪是邪的可以,但沒品,也沒品的可以。

再者,黃藥師對黃蓉之母:馮衡的痴愛,亦不復現!
娶馮衡為妻,變成發現「陳、梅」私通後,心情鬱悶的替代品。
不過,馮衡不愧是黃蓉之母。夠絕!
耍盡心機,誘騙「陳、梅」兩人,盜取「九陰真經」,以除情敵。
只是,身為替代品,這是一種悲哀,也是一種貶低。

(三).
新版裡,靈曲風解釋黃藥師「老東邪」的由來,
說了一堆,結果跑出一個,俗到不行的「邪怪大俠」的外號。
後來也是沒講清楚,一筆帶過,只說:亦有人稱之為「東邪」。
完全看不出來,是在解釋「老東邪」的由來。只覺得,「邪怪大俠」!是在比俗的嗎?
還好,還有更俗的,梅超風初出江湖,說到:「…不該是「黑風雙煞」,該是「桃花雙煞」才對。」
我還鴛鴦大盜咧 ~~~~~~~~~

(四).
劇情變A了,果然如果網友所說,金庸小說,愈來愈像 H Games
新版裡,陳玄風對梅超風說:「賊小妹子,我們去偷桃子」、「賊哥哥要偷賊妹子了」…
真是俗又有力啊…嗯嗯…@$^*(~*#

(五).
附註裡,金庸說,別人指出:「華山論劍」,又沒論劍,怎會叫「華山論劍」。
金庸辯稱,古人用字,總愛美化。如「洞房花燭」、「諸葛亮舌戰群儒」
這麼說,是說的通,只是讓人覺得,還真會「硬坳」。

有空,大家還是自己去看「新版」吧…不過,我只能說:「打死我,我也不會買。」

附:
之前看到「新版神鵰」的第一集,發現更動不大(聽說後面改得很多…像金輪法王,去惡從善之類…)
但,細處觀察,發現還是小毛頭的楊過,怎麼就對小龍女花言巧語,說話曖昧。
到了小龍女要嫁楊過那段,卻又和之前一樣,說了「沒想過」…
結果氣走小龍女…
只能說楊過活該…誰叫他「花言巧語」,又不娶人家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o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